蛭石瓦分析磚瓦焙燒的原理是什么?
經干燥后的磚瓦坯體進入窯內,在加熱焙燒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,這些變化取決于坯體的礦物組成、化學成分、焙燒溫度、燒成時間、焙燒收縮、顆粒組成等,此外窯內氣氛對焙燒結果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。變化的主要內容由:礦物結構的變化,生成新礦物;各組成部分發生分解、化合、再結晶、擴散、熔融、顏色、密度、吸水率等一系列的變化。最后變成具有一定顏色、致密堅硬、機械強度高的制品。
當坯體被加熱時,首先排除原料礦物中的水分。在200℃以前,殘余的自由水及大氣吸附水被排除出去。在400~600℃時結構水自原料中分解,使坯體變得多孔、松弛,因而水分易于排除,加熱速度可以加快。此階段坯體強度有所下降。升溫至573℃時,β-石英轉化成-石英,體積增加0.82%,此時如升溫更快,就有產生裂紋和使結構松弛的危險。600℃以后固相反應開始進行。在650~800℃,如有易熔物存在,開始燒結,產生收縮。在600~900℃,如果原料中含有較多的可燃物質,這些物質需要較長的時間完成氧化過程。在930~970℃,碳酸鈣(CaCO3)分解成為氧化鈣(CaO)和二氧化碳(CO2)。
焙燒使原料細顆粒通過硅酸鹽化合作用,形成不可逆的固體。
冷空氣通過冷卻帶的磚瓦垛,由于熱交換過程制品被冷卻到20~40℃。冷卻的速率因原料而異,尤其冷至573℃,游離石英由型轉變為β型,體積急劇收縮0.82%,使坯體中產生很大的內應力。此時應緩慢冷卻,否則易使制品開裂。
玻璃相(約為2%或更少)及少量莫來石的產生是磚瓦制品強度提高的主要原因。焙燒溫度為1000℃時,多孔磚的抗壓強度比900℃時約高50%;焙燒溫度950℃時多孔磚的抗壓強度比900℃約高25%。與磚比較,瓦通常需要再更高的溫度下焙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