蛭石瓦分享好文之瓦花之美
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“美”可說無處不在,少的或許只是我們這顆發現美的心。究問:這世上啥美盡讓吾「無瓦•谷人」如癡如醉,魂繞夢牽?比如"瓦花“,又名瓦松。
世間的美,不論何時何地它都靜靜地矗立在那里,自然間的美,或是棵小草.或是株千年古樹,又或許是一隅斷崖峭壁處的深水凈湖。它無需人為呵護,也無需他人的澆灌,冬去春來它只默默地綻放于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。
一路狂奔,人們再也停息不下漫步的腳印,兩輪四輪基本已演變代替了人進化量尺的腳掌,網絡信息微信速度再快,卻也換不來鴻雁傳書的深情與浪漫,這其中哪還有一份內心期盼許久的幸福感?
急,真是太急了,靈魂都在呼喚能慢點生活多好。夢里多少美好往事,縱里尋她千百度,暮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。與"瓦花"緣遇,正是如此。
回望一年前左右,與"老友本然"偶遇,兩個有志同道合的興趣,對紫砂制壺陶刻都非常迷戀,想在丁蜀搞個喝茶學習地方。這里得感謝做紫砂雜件的張老板,在蜀山東坡書院附近,這可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零距離接觸探尋紫砂靈魂的好地兒。
蜀山老街一帶,是個紫砂文化古韻很深的故土,它敘寫了千百年來紫砂的演變發展史,是個蘊育紫砂大師能工巧匠的搖籃圣地。我們帶著顆虔誠敬畏之心,駐進了這塊老街的殘墻陋屋中。
每天在尋覓什麼;執迷什麼在等待什麼,說真的解釋不清,也有很多熟悉朋友詢問,在此接近半世紀的破舊屋里,究竟悟個啥?
有一點是肯定的,東坡老街一帶,是宋代大學者(蘇東坡)經常游走巡玩的地兒,是古圣先賢閉門苦修的地方,一塊有靈性的寶地,更是當下處于城鄉浮囂喧鬧的一個素靜之地。
我們將丙室設在最里的一個兩層樓上。冬天每每站在陽臺上沐浴著陽光,巡視四周,目處之處,看到老屋瓦上竟錯列屹立著一排排象松樹一樣的植物。它們長的非常挺拔精神,酷似箭一樣懸在弦上,呈隨時聽令發射狀。
當時只覺得這種植物生命力挺強的,屋瓦無土聽天由命,它們竟能長得如此之旺盛。唯只感嘆自然界的神奇之力量。
冬去春來,韶光易逝,轉眼丙室迎來酷暑夏日,斯是陋室四壁透風,陽光散著高熱,屋內悶熱得讓人窒息。
有時寫字刻石的汗水順著手指流淌而下,紙面與墨水交融于一起,刀刃上咸濕的汗水流入石面,儼然化為刻刀潤滑劑浸透了刀痕。 時有竊喜,卻常有困頓迷茫之時,于是渴望心靈的超越,回顧四壁白墻,眺望,遠方惟余茫茫。
剎那間,展眉之間突然看見一群群屋瓦之間的頑強斗士,一顆顆鮮活燦爛的生命,它們在召喚著什麼?在抗爭著什麼?
思緒忽然回到去年冬天,一排排象小松樹的植物,此時的它們不正是處于青壯年時期嗎?如此屋瓦上的高溫,不說六十度,五十幾度絕對是有的,夏天又長期不下雨,這些不起眼的小植物還真是耐旱。
瓦片泥土無多又無其它營養供給,靠的只是吸納天然露水之靈氣,匯集大地之灰塵養分,它活下來了,活的那么無聲無息,活的那么淡定從容。
吾頓時無語,默默地百度,查找此等植物是何學名。瓦花,又名瓦松!瞬間有了像是遇見多年老友一般的親熱感,心中頓時泛起一絲絲清涼,一種從未有過的舒服感,安靜感。
回歸內心的平靜與堅定。瓦花像是濃霧中忽然出現的一盞明燈,照亮吾的前方。一切釋懷,腦里只有一個念頭,"瓦花"的意念照亮吾之內心的同時,吾將盡一切力量精進自我,奮力向前。
感恩瓦花,吾將會繼續給家人與朋友,分享吾一身衷愛,可蘊育生命的紫砂土,大步流星。